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日益激烈。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不断有企业为了从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寻找着更适合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的运营模式,因此一种更顺应社会发展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也就是委托代理模式,但相应地也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正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股权激励最先在美国开始实行,后来在欧美国家兴起并逐渐发展,如今已经趋向成熟。我国引入股权激励制度较西方国家较晚,但2016年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及2018年公布的《关于修改lt;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gt;的决定》,使得我国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环境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股权激励。虽然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已显现出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在2009年就发布了第一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至2021年共发布了五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因此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有着丰富的股权激励实践经验,不但是家电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也可以称得上是行业中实行股权激励的领头企业。本文通过对 海尔智家公司股权激励案例进行研究,以财务绩效的变动为标准,分析海尔智家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对于正在探索股权激励实施办法的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状况,结合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更为完备的探索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求的最佳股权激励方案,对家电行业甚至整个经济市场的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都具有可参考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从概念上对股权激励和财务绩效进行界定,分析相关理论基础和影响机理。梳理国内外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
其次,选取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其股权激励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较为丰富,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还有待具体研究。
最后,评价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总结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潜在风险。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jesen和merkling(1976)最先提出股权激励理论,同时也最先提出“利益汇聚假说”等重要理论。通过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进行研究表明当给予激励对象一定的股权时,可以使两者自身的利益得到更深层次的统一,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两者利益上的冲突,进而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有一定的帮助,也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holmstrom(1979)早在 1979 年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认为企业需要有效的加强员工的干劲和凝聚力从而帮助企业长期的发展。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就可以很好的达成这一目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5. 参考文献
[1] jensen m.c,w.h.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cial econmics,1976,10:64-77.
[2] holmstrom,bengt.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j].bell journal of econnomics,1979:74-91.
[3] eugenef.fama,michaelc.jensen.agencyproblemsandresidualclaims 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2):327-34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